
近期,博廈正式啟用了“圍合停車”管理模式。不少村民驚喜地發現,村莊各個進出路口都安裝上了智能道閘機。原本十分緊張的公共空間變得不再擁擠,鄉村的環境面貌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引入智慧停車閘道,為鄉村“擴容”車位
“自從博廈安裝了停車閘道,效果相當不錯。不僅緩解了外來車輛隨意占用停車位的情況,讓村民出行更加方便,而且村里的環境也變得好多了。”博廈經聯社干部如此評價道。目前,博廈在各個出入口都安裝了停車道閘,村內還劃設了車位泊位線。同時,將供電局宿舍旁一塊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閑置地改造成了村公共停車場,有效緩解了群眾停車難的問題。
博廈毗鄰東江大道和可園,地理位置開放,商業繁榮,人流和車流量都很大。停車難、通行難一直是村民出行的一大困擾。面對這一鄉村治理難題,街道農林水務局、交通分局、博廈社區以及博廈經聯社以“特色精品村”創建為契機,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并廣泛征求村民的意見。最終確定了停車道閘的安裝方案、停放規定以及收費標準等事項。在全村范圍內共安裝了7套道閘機,施劃出515個公共泊車位。
為了更好地進行管理,博廈引入了社會資金,委托東莞市杰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專業規范化管理。運用數字化管理方式,對進出車輛實施分類管理。自住村民的車牌號錄入道閘系統后,車輛進出時可實現自動抬桿,大大提高了通勤速度。對外來車輛適當收費,保障了住戶的車位配比。
實施鄉村“圍合”管理模式,探索精細化治理新路徑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莞城城鎮化進程較早,土地資源十分緊缺,村莊普遍存在地少人多的情況,面臨著公共資源緊張、日常管理困難等治理難題。近年來,莞城街道在充分摸排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各村的經濟社會和地理環境實際情況,在符合條件的村莊實施鄉村“圍合社區”管理新模式,就像管理住宅小區一樣管理鄉村,不斷提升村莊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目前,“圍合式”管理模式在莞城多個地方取得了良好成效,并逐漸全面鋪開。博廈、羅沙戙二等村莊已經實施了“圍合停車”管理。各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創新源頭治理方法,強化功能集聚,為提升鄉村綜合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鄉村整體環境面貌也得到了顯著改善,為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一步,莞城街道將繼續探索村莊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認真傾聽民意民聲,匯集村民自治共治的力量,持續完善鄉村治理模式,推動鄉村治理提質增效,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來源:莞城農林水務局、莞城鄉村振興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