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麻石路旁,水墨青磚房鱗次櫛比,它們承載著歲月的滄桑與文化的深邃,吸引著眾多文學愛好者前來駐足觀光、煮茶論道。樟木頭鎮官倉社區憑借獨特的資源優勢、優越的區位條件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推動“中國作家第一村”從概念走向實體,拓展了鄉村文旅的新業態,帶動了鄉村產業的興旺發展。
這是東莞市深入實施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助力“百千萬工程”的一個生動實例。如今,像官倉社區這樣的美麗鄉村在東莞已連點成線、連線成面。自2023年以來,東莞市不斷強化文明創建和文化賦能,以小切口推動鄉村面貌發生大變化,助力“百千萬工程”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文旅產品持續上新,潮流形象深入人心
今年國慶假期,草莓音樂節在東莞市虎門鎮激情開唱。以音樂為橋梁、潮流為紐帶,音樂節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樂迷。與此同時,從探尋古村古鎮到體驗非遺民俗風情,從愜意的“citywalk”到活力滿滿的運動主題游,從追尋紅色足跡的愛國主義教育之旅到親近自然的生態探險,東莞市鎮村三級聯動,推出了近500項文旅活動。據統計,國慶假期7天,東莞累計接待游客65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6億元。10月4日,東莞更是沖進百度地圖全國熱門遷入地TOP5榜單,東莞村鎮文旅市場迎來了熱潮。
如何將文旅融合特色村鎮建設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東莞給出的答案是立足獨特的人口結構和產業特點,從“點—線—面”三個維度發力。在“點”上激活,鼓勵各鎮村按照“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思路,充分挖掘鄉村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專屬文化品牌;在“線”上串聯,整合各個村鎮的優勢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廊,策劃推出潮流時尚、受群眾喜愛的旅游線路;在“面”上開花,立足平均年齡33.4歲的年輕城市特點,統籌發揮各村鎮在文化創新和潮流引領方面的產業優勢,塑造“中國潮玩之都”“青春之城”等城市文化IP。
近年來,東莞文旅融合特色村鎮建設行動成果豐碩。寮步鎮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寮步鎮陳家埔村、茶山鎮南社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東莞市美麗鄉村觀光游”入選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景點線路。年輕、時尚、潮流的整體形象,讓東莞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灣區休閑旅游目的地。
人居環境更靚麗,群眾生活有品位
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人居環境整治打下的堅實基礎。人居環境越靚麗,群眾生活越有品位,鄉村的長遠發展就越有底氣。
在橫瀝鎮六甲村,曾經有一片區域,里面有幾十間危舊瓦房、破爛豬圈和閑置地。在不改變原宗地權屬范圍的前提下,當地通過清污清雜、場地平整,圍設了多個景色宜人的小花池、小菜池和小樹池。
在東莞,村莊清潔行動正在熱火朝天地推進。截至目前,全市村鎮已建成2197座公共廁所,“開放廁所”覆蓋率在全國百城中排名第一;28個鎮80%以上的村(社區)已實施垃圾分類,初步建立了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管理系統;打造了200余條“門前三包”示范路,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33.16萬戶。
東莞不僅通過環境整治這個“小切口”打造鄉村“高顏值”,還通過農房風貌品質提升行動,讓農房煥然一新,讓村民生活在美景之中。東莞因地制宜編制符合村鎮地域特色、方便村民使用的農房建設通用圖集,指導鄉村風貌管控和農民安居房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579棟農房風貌提升,建設或改造綠色農房1737戶。
豐富文化空間內涵,提升村民文明體驗
遠遠望去是紅磚外墻,走進里面則是美術館、茶社、素食館等文旅創意空間。在東莞望牛墩鎮望聯村一河兩岸,有一片由舊糧油加工廠改造而成的特色建筑——茂春里·望汐坊·莞。這一與鄉村自然風光相得益彰的人文景觀,吸引著周邊村民前來品味書香、暢享文化生活,在家門口就能邂逅“詩和遠方”。
如今,東莞已建成45家像這樣環境優美、業態多元、觸手可及的高品質“·莞”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它們遍布全市各個鎮街、村落。其中,茂春里·望汐坊與蓮花山下、銳空間、書香南苑先后被評為廣東省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作為全國第15座“雙萬”之城,東莞非戶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超過七成,且大多居住在廣大村鎮。東莞有效整合覆蓋全市613個村(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站等各類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實施“企業員工文明共享計劃”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計劃”,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文明實踐、文化滋養、生活關愛等活動,保障廣大村民的文化權益和文明體驗,提升農村外來流動人口的“家園意識”。
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文明鄉風浸潤鄉土
推動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移風易俗是關鍵。東莞堅持把移風易俗作為推進文明鄉風建設的切入點,不斷強化宣傳引導。
2023年5月1日,東莞制定出臺《東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法治的方式推進鄉村移風易俗,規范倡導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破除大操大辦、鋪張浪費、薄養厚葬、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圍繞《條例》的學習宣傳貫徹,東莞持續開展“兩月一主題”宣傳推廣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知、用氛圍,引導廣大村民將文明行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截至目前,東莞共建成紅白理事會569個,今年以來協助辦理紅事白事4486宗。在倡導文明節儉風尚方面,東莞開展了“家教伴成長,傳承好家風”“婚俗新風進萬家,戶戶盛開幸福花”“紅白理事會破除陳規陋習”等各類移風易俗主題活動482場,大力倡導文明鄉風。通過在制度上形成規范、思想上形成自覺、風氣上形成氛圍,推動鄉村社會風氣和農民精神風貌不斷向好,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勤儉節約等社會風尚更加濃厚。
來源:南方+、文明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