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稻迎來豐收的時節,整個稻田仿佛披上了一層“黃金甲”。11月28日下午,東莞慶祝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于洪梅鎮金色水鄉稻田公園盛大舉行。眾多干部群眾齊聚一堂,共同慶祝豐收的喜悅。據悉,此次豐收節以“學用‘千萬工程’,禮贊豐收中國”為主題,充分展現了東莞“百千萬工程”的階段性工作成果以及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顯著成效,全面激發了鄉村振興的新活力,同時也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體驗豐收樂趣的絕佳平臺。
東莞農業農村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279”示范引領體系的相關要求,加速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美化鄉村環境、優化公共服務,切實辦成了一批讓群眾有切身體會的實事,推動全市鄉村振興工作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
穩固根基,狠抓“糧食安全”。東莞將糧食安全視為首要任務,通過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擴大優質良田規模,統籌推進5831畝高標準農田的改造提升工程,積極推動7200余畝美麗田園的建設。通過挖掘生產潛力、提高單位產量,成功創建4個市級高產示范區,全力挖掘糧食單產的增長潛力,為東莞實現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的“七連增”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拓展供銷渠道、加強市場監測,確保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質量可靠。
擴大優勢,做精“特色產業”。東莞持續推動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新增4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著力發展莞香、荔枝、香蕉“三棵樹”種植產業,養好筍殼魚、觀賞魚“兩條魚”養殖產業,不斷優化品種、提升品質、樹立品牌。同時,注重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圍繞“一桌菜”的概念,成功舉辦2024“食博會·預博會”,大力推動預制菜全產業鏈的發展。積極打造各類“鄉村游”產品,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持續優化農業服務,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增加保險品種、提高保障標準,農技“輕騎兵”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業生產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激發活力,做強“集體經濟”。東莞鼓勵村集體對物業進行升級改造、盤活閑置資產,引導多元化投資,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村組新興經營項目收入達到3.1億元,同比增長35.8%;5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社區)經營性總收入為4.5億元,同比增長8.3%;“零分紅”村有望在年底前從18個減少至8個。目前,東莞正穩步推進《東莞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深入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的專項整治,堵塞制度漏洞,健全監管體系。
增添動力,做旺“和美鄉村”。東莞接力培育兩批省典型村(社區),安排1.5億元獎補資金,加快推進107個項目建設。全市投入超過1.08億元用于鄉村綠化,種植樹木超過18.13萬株,提前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此外,全市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實現美麗宜居村全覆蓋。持續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村晚、村超、村BA等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鄉村全面振興的事業中來。
來源: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