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甘薯種植時,氯化鉀和硫酸鉀這兩種肥料主要有啥區別呀?”“老師,您講的主要是單質肥,要是用復合肥的話,該用什么比例的肥料呢?用單質肥和復合肥有什么不同,分別在什么時候用比較合適呢?”……9月20日,在市農技辦舉辦的一期甘薯種植管理技術培訓班上,授課專家針對學員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給予了詳細解答。
據悉,為了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培育一支具備“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特質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市農技辦組織了全市40多位種糧大戶和農業經營主體參加本期培訓班。
此次培訓班邀請了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育種崗位科學家、省農科院研究員房伯平,為學員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甘薯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控技術課程。這有助于學員掌握關鍵的種植管理技術,了解“水稻 - 甘薯輪作”種植模式。老師給出了以下建議:其一,做好品種選擇。鑒于廣東以鮮食品種為主的特點,要明確目標市場和產品定位,依據生態適應性、種植季節以及輪作要求,挑選適宜的品種。其二,抓好病蟲害防控。目前甘薯的主要病蟲害有甘薯復合病毒病、莖腐病、甘薯小象甲等,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選用脫毒苗、選擇抗病品種、開展水旱輪作以及藥劑防治等。其三,抓好施肥管理。一般而言,甘薯整個生育期需肥量為尿素25 - 30kg、普磷30 - 50kg、氯化鉀30 - 40kg,建議進行測土配方施肥。特別是在前造種植水稻后,土壤中的磷含量較高,測土配方施肥能夠有針對性地施用肥料,避免肥料浪費。其四,把握種植時機。要結合當地氣候等實際情況,選擇冬種,從而搶占來年5 - 6月份北方甘薯未上市、價格較高的先機。
為了強化培訓效果,老師和學員一同前往沙田甘薯種植基地進行現場參觀學習和交流。據了解,該基地面積達120多畝,主要種植“一點紅”甘薯品種,采用“水稻 - 甘薯”輪作種植模式。其產品售價每斤可達4 - 6元,每畝甘薯除去成本可收入約3000元。學員們普遍認為“一點紅”甘薯品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水稻 - 甘薯”輪作種植模式值得推廣。
培訓班學員還前往廣州市黃埔區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參觀大吉沙島無人化智慧農場,學習水稻全流程無人化種植以及智慧農機裝備、數字農業技術等內容,進一步拓寬了學員的視野,讓他們了解現代農業發展的特點。
本次培訓班以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為導向,圍繞專業能力課、現場參觀學習等內容,開展了針對性強、專業度高的學習培訓。參訓學員紛紛表示,培訓內容通俗易懂、很接地氣,他們會將學到的知識吸收轉化,并落實到生產經營中。
來源:市農技辦